


UN38.3
测试简介
UN38.3是指在联合国针对危险品运输专门制定的《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试验和标准手册》的第3部分38.3款,简称UN38.3。各航空公司依据国际航协《危险物品规则》的相关规定,对适用于包括但不限于单独或与设备一起运输的属可充电型锂电池的手机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对讲机电池、摄像机电池等产品做出了相关的检测规定,其中对含锂电池的产品的检测要求为UN38.3。
UN38.3认证产品范围
1.各种动力二次电池(如动力车用电池、电动道路车车用电池、电动工具用电池、混合动力车用电池等);
2.各种手机电池(如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镍氢电池等);
3.各种小型二次电池(如笔记本电脑电池、数码相机电池、摄像机电池、各种圆柱型电池、无线通讯电池、便携式DVD电池、CD和MP3播放器电池等);
UN38.3
测试项目
T.1高度模拟试验、T.2热冲击、T.3振动试验、T.4冲击试验、T.5外短路试验、T.6撞击试验、T.6挤压试验、T.7过充电试验、T.8强制放电试验、1.2m跌落(包装后)、堆码试验
四、办理UN38.3所需资料
1.申请表
2.电池规格书
3.检测样品(样品铭牌上需要有型号、电压、容量以及瓦时值,且须跟出货运输时的电池保持一致)
如果需要出货物运输条件鉴别报告书(空运/海运),则还需提供以下资料:
1.委托书和运输声明等相关资料
2.包装图片(外包装图片,外包装打开图片,内包装图片)
锂离子电池在当今电子产品和电动汽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些电池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安全挑战。国际上对锂离子电池的运输要求越来越严格,UN38.3测试应运而生。UN38.3测试是根据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制定的标准,确保锂离子电池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这一测试的办理周期往往是客户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测试的复杂程度、实验室的安排以及申报材料的准备情况等。

在了解UN38.3测试报告的办理周期之前,需明白该测试主要评估锂离子电池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测试包括多项内容,如高温、高压、低温、振动、冲击、短路、碰撞、过充等,这些测试既考验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也分析其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完成所有测试后,实验室会出具相应的测试报告,这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必要条件。

处理UN38.3测试报告的时间并不统一,通常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通常情况下,从客户提交申请到Zui终获得测试报告,整个过程大致需要4到8周的时间。Zui初阶段为1到2周,主要用于资料的审核和实验室的资源安排。随后,实际测试阶段可能需要2到4周。而Zui后的结果整理和报告出具则通常为1周左右。以上时间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可能因实验室的具体安排和客户的需求而有所不同。
为了缩短办理周期,客户在准备申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除了以上因素,客户的需求变化也会带来不确定性。例如,若你在测试过程中希望增加额外的测试项目或修改电池配置,都可能延长整个周期。务必在项目初期就明确需求,以避免后期的变更带来不必要的延误。
环境因素也对测试周期产生一定影响。例如,某些地区的公共假期和气候条件会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营,故应提前了解所在实验室的假期安排和天气情况。疫情期间,许多实验室可能受到限制,消耗更多的时间进行两次检测和消毒程序,这一点也需要客户多加注意。

有些企业会选择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合作,来协助办理UN38.3测试报告。这样的机构通常对整个流程非常熟悉,能够从材料准备到测试申请,给予客户全方位的支持。通过外包服务,许多客户能够有效缩短办理周期,以便更快的将产品推向市场。
选择一家有经验、信誉良好的实验室也至关重要。市场上提供此类测试的机构数量较多,但每家实验室的流程、专业程度及审核标准可能存在差异。客户在选择前可以参考其他人的评价或咨询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以确保所选实验室能够以高效的服务完成测试并出具报告。
在此过程中,客户对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知识及市场需求的了解也不容忽视。掌握这些知识不仅能够帮助客户更加有效地与实验室沟通,也为后续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比如,了解竞争对手的测试周期和市场策略,可以在制定自身产品上市计划时,更好地掌握时机,取得商业优势。
UN38.3测试报告的办理周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求、项目复杂度、实验室安排、环境因素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流程。提前做好准备、选择合适的实验室及采取适当的沟通方式,都是缩短周期的重要策略。希望广大客户在面对这一复杂流程时,能够保持耐心,掌握更多的信息,以便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正在不断推陈出新,从各类电子产品到新能源车的蓬勃发展,市场对其需求正在快速增长。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锂电池可能会迎来更严格的测试标准。客户的准备,不仅仅是为了交付报告,更是为了长远的发展和市场的合规性。保持对行业动态的关注,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才能使企业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