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断后延伸率测试

更新:2025-11-22 10:00 编号:45618395 发布IP:116.23.160.42 浏览:3次
发布企业
广州国检检测有限公司
认证
资质核验:
已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入驻顺企:
6
主体名称:
广州国检检测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
91440101MA59MC2F26
报价
请来电询价
关键词
拉伸性能测试
所在地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新基村新基大道1号金科工业园2栋1层101房
全国服务热线
13926218719
联系人
熊大生  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请卖家联系我

详细介绍

不锈钢板断后延伸率测试:原理、标准、流程与关键要点

断后延伸率(Elongation after Fracture,符号A)是衡量不锈钢板塑性的核心力学性能指标,反映材料在拉断前能承受的Zui大塑性变形能力。对于不锈钢板而言,延伸率直接关联其加工可行性(如折弯、冲压、焊接)和使用安全性(如承受冲击、变形时不脆断),是材料选型、质量检验和工艺验证的关键依据(如 304 奥氏体不锈钢板的断后延伸率通常要求≥40%)。

核心定义与测试原理

1. 定义

断后延伸率是指标准拉伸试样在拉断后,断后标距长度(Lₙ)与原始标距长度(L₀)的差值占原始标距的百分比,公式为:A=L0Lu−L0×其中,L₀为试样原始标距(测试前划定的测量段长度),Lᵤ为试样拉断后,将断裂两端对接对齐,测得的原标距段实际长度。

2. 测试原理

通过wanneng材料试验机对标准试样施加轴向拉力,使试样从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Zui终断裂。通过测量断裂前后标距段的长度变化,计算塑性变形程度,延伸率越高,说明不锈钢板的塑性越好,加工时越不易开裂。

关键测试标准(国内外对应)

不锈钢板断后延伸率测试需遵循统一的拉伸试验标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主流标准按类别划分如下:

1. 通用拉伸标准

  • guojibiaozhun:ISO 6892-1:2019

  • 国家标准:GB/T 228.1-2010

  • 美国标准:ASTM E8/E8M-23

  • 核心适用范围:金属材料(含不锈钢板)室温拉伸试验通用要求,涵盖试样制备、加载控制、结果计算等基础规范。

2. 不锈钢专用标准

  • guojibiaozhun:ISO 377:2019

  • 国家标准:GB/T 4237-2015

  • 美国标准:ASTM A480/A480M-23

  • 核心适用范围:针对不锈钢板、带材的力学性能验收,明确了不同牌号不锈钢的延伸率Zui低限值要求。

标准核心差异说明

两类标准均区分 “比例试样” 和 “非比例试样”:比例试样的标距与原始横截面积相关联,常见规格为 L₀=5d₀(d₀为圆形试样直径)或 L₀=11.3√A₀(A₀为原始横截面积);非比例试样为固定标距(如 L₀=50mm)。测试温度默认室温(10~35℃),特殊工况需按标准调整;延伸率指标方面,不同牌号不锈钢有明确Zui低要求,例如 304L 不锈钢板在 GB/T 4237 和 ASTM A480 中均要求 A≥40%,2205 双相钢要求 A≥25%。

测试核心流程(按标准规范步骤)

1. 试样制备(关键前提,影响结果准确性)

(1)试样类型选择

根据不锈钢板的厚度选择拉伸试样的形状和尺寸,优先采用比例试样以确保结果可比性:

  • 当板厚 t≤3mm 时,采用薄板材矩形试样,宽度 b 可选 10mm、12.5mm 或 20mm,试样总长度需≥L₀+80mm,夹持端宽度≥b+10mm;标距方面,比例试样按 L₀=11.3√A₀(A₀=b×t)计算,非比例试样固定 L₀=50mm。

  • 当 3<t≤10mm 时,采用板材矩形试样,宽度 b 可选 12.5mm、20mm 或 25mm,厚度需保留原始板厚(不加工减薄),标距采用比例试样规格(L₀=11.3√A₀)。

  • 当 t>10mm 时,可加工为圆形截面试样,常用直径 d₀=10mm,原始横截面积 A₀=πd₀²/4,标距采用比例试样规格(L₀=5d₀,即 50mm)。

(2)取样要求

取样方向需明确:不锈钢板因轧制工艺存在各向异性,默认沿轧制方向(RD)取样,若需考核横向性能则沿横向(TD)取样(横向延伸率通常略低于纵向);取样位置需避开板边(距边缘≥25mm)和缺陷区(如划痕、氧化皮、夹杂),确保试样代表板材整体性能;表面处理方面,需去除试样表面的氧化皮、油污、毛刺,用砂纸打磨至 Ra≤0.8μm,避免表面缺陷导致应力集中,造成试样提前断裂。

(3)标距划定

用划针或标距仪在试样平行段(工作段)绘制清晰的标距线,线宽≤0.2mm,不得损伤试样本体;比例试样需按公式jingque计算 L₀,非比例试样按标准固定标距;建议在标距线外侧绘制辅助标记,方便断裂后对接定位。

2. 试验设备与校准

核心设备为电子wanneng材料试验机,量程需匹配试样Zui大拉力(不锈钢板试样拉力通常为 10~100kN,建议选择 0~200kN 量程);辅助设备包括标距仪(精度 ±0.02mm)、游标卡尺(精度 ±0.01mm),若需同步获取屈服强度可搭配引申计。设备需定期校准:试验机的力值、位移精度每年至少校准 1 次,标距仪、游标卡尺需符合计量要求,避免测量误差影响结果。

3. 试验过程操作

(1)试样尺寸测量

测量原始标距 L₀,至少测量 2 次取平均值;测量原始横截面积 A₀时,矩形试样在标距段两端及中间取 3 个截面,每个截面测量宽度(b)和厚度(t),取平均值计算 A₀=b×t;圆形试样测量直径 d₀,取 3 个不同位置的平均值计算 A₀。记录试样编号、材料牌号、板厚、热处理状态等关键信息。

(2)试样装夹

将试样两端装入试验机的上下夹持器,确保试样轴线与拉力方向一致(偏差≤2°),避免偏心加载导致结果失真;夹持力需适中,过松会导致试样打滑,过紧会压伤试样端部,影响断裂位置(理想断裂位置应在标距段中间 1/3 区域)。

(3)加载控制

按标准规定控制加载速率:室温下,弹性阶段加载速率为 2~20MPa/s(奥氏体不锈钢可按上限,铁素体不锈钢按中下限);塑性阶段(屈服后)加载速率为 0.005~0.05/s(位移速率)。加载过程中观察试样变形:奥氏体不锈钢会出现明显加工硬化,试样逐渐颈缩(局部变细),Zui终在颈缩处断裂;铁素体不锈钢颈缩不明显,可能发生脆性断裂。断裂后立即停机,保留断裂试样。

4. 断后测量与结果计算

(1)断后标距 Lᵤ测量

用手将断裂的两部分试样沿轴线对齐,尽量恢复原始形状,不得施加额外拉力或压力;若断裂在标距段内(且不在标距线附近 ±2mm 内),直接用标距仪测量两原始标距线之间的距离,即 Lᵤ(测量 2 次取平均值);若断裂在标距段外(或标距线附近),该试验结果无效,需重新制备试样测试;若试样断裂后标距线模糊,可借助放大镜或重新标记辅助线测量。

(2)延伸率计算

代入公式 A=(Lᵤ - L₀)/L₀×,计算结果保留 1 位小数(如 42.3%);若需考核 “总延伸率”(含弹性 + 塑性变形),需用引申计记录全程变形,Zui终按标准计算 Aₜ(工程上默认断后延伸率为塑性延伸率)。

5. 结果评定

对比测试结果与材料标准要求(如 GB/T 4237-2015),若测得的延伸率≥标准规定的Zui低限值,则判定为合格;通常需做 3 个平行试样,取平均值作为Zui终结果,单个试样结果与平均值的偏差不得超过 ±5%,否则需补做试样。


所属分类:中国检测网 / 检测服务
关于广州国检检测有限公司商铺首页 | 更多产品 | 联系方式 | 黄页介绍
法定代表人周乐辉
注册资本1000
主营产品消防设备检测、建筑材料耐火检测、汽车内饰耐火检测、防火阻燃耐火检测
经营范围防火建材检测、防火构件检测、消防产品检测、防火涂料检测、整体家居及组件检测、汽车内饰材料检测
公司简介平板状建筑材料检测对象:墙面材料、吊顶材料、铺地材料、保温绝热材料、阻燃织物、塑料/橡胶、电线/电缆、汽车内饰材料、屋面材料及系统、软体家具及组件、饰面型防火涂料、防火封堵材料、安全帽等。检测项目:不燃性、烟密度等级、可燃性、燃烧热值、热释放速率、SBI单体燃烧、产烟量、燃烧滴落物/微粒、产烟毒性、火焰传播指数、生烟指数、损毁长度、临界辐射通量、烟气总值、地毯45°燃烧试验、氧指数、水平燃烧、垂直 ...
公司新闻
  • 合金材料显微组织测试
    合金材料显微组织测试是评估其性能和质量的关键手段,通过专业设备观察和分析合金内部... 2025-11-22
  • 金属材料冲击性能测试
    金属材料冲击性能测试是通过模拟实际工况下的冲击载荷,评估材料在快速受力时的韧性、... 2025-11-22
  • 金属板材压缩测试
    金属材料压缩测试是评估材料在静态轴向压缩载荷下力学性能的核心试验,主要用于测定抗... 2025-11-22
  • 金属板材常温压缩测试
    金属材料压缩测试是评估材料在压缩载荷下力学性能的重要试验,通过测量材料在受压过程... 2025-11-22
  • 不锈钢板材底周疲劳测试
    一、什么是金属板材疲劳测试?金属板材疲劳测试是一种通过对试样施加周期性(交变)的... 2025-11-22
顺企网 | 公司 | 黄页 | 产品 | 采购 | 资讯 | 免费注册 轻松建站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广州国检检测有限公司自行发布,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顺企网
© 11467.com 顺企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 粤B2-20160116 / 粤ICP备12079258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07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许可证:(粤)—经营性—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