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布的耐火极限测试核心针对 “防火布 + 安装结构(框架 / 固定件)” 组成的整体防护 / 分隔构件 验证其在标准火灾下保持完整性、阻止火焰穿透与热量传递的持续时间,结果直接决定其在防火卷帘、设备防护、建筑缝隙封堵等场景的防火等级适配性。
核心测试标准
主标准:GB/T 9978-2008《建筑构件耐火试验方法》,明确升温曲线、完整性 / 隔热性判定规则及试验装置要求。
专用标准:
GB/T 5455-2014《纺织品 燃烧性能 垂直方向损毁长度、阴燃和有焰燃烧时间的测定》(基础燃烧行为验证);
GB 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防火布本身需达 A2 级不燃,为耐火极限测试提供基础);
关联标准:GB 14102-2005《防火卷帘》(若用于卷帘场景,需符合专用耐火要求)。
测试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完整性(一票否决项),防火布无火焰穿透、无明显窜火,布体无破损、撕裂或大面积脱落,接缝处无烟气持续渗漏。
辅助指标:隔热性(人员密集区域、可燃物周边场景必测),背火面平均温升≤140℃,单点Zui高温升≤180℃(相对于初始温度),避免高温传导引燃背火侧物体。
补充指标:阻燃蔓延性,火焰不得沿布体快速蔓延至固定框架外,无焰燃烧时间≤60 秒。
测试核心步骤
样品制备(模拟实际安装场景,关键环节):
选取标准尺寸防火布样品(通常≥1000mm×1000mm,含接缝的需包含接缝部位),按实际应用方式与框架(钢框架 / 铝框架,厚度≥3mm)组装,固定方式需与现场一致(如螺栓压条固定、铆钉固定),确保安装牢固无松动。
若用于封堵场景(如墙体缝隙),需将防火布与基材(混凝土 / 钢板)密封贴合,接缝处用防火胶加固;若用于卷帘场景,需模拟卷轴安装,保证布体受火时能保持垂挂状态。
样品边缘需预留足够固定余量,避免测试中因高温收缩脱落。
装置调试:
将组装好的 “防火布 + 框架” 构件安装在耐火试验炉开口处,受火面朝向炉膛,背火面暴露室温环境,安装热电偶(监测背火面温度)和火焰探测器(监测窜火)。
升温测试:
启动试验炉,按标准升温曲线(t=345lg (8t+1),t 为时间 min)升温,持续观察:
完整性:布体是否破损、撕裂、脱落,是否有火焰穿透或窜火;
隔热性:背火面温度变化(必测场景监测);
蔓延性:火焰是否超出布体有效防护范围。
结果判定:
从受火开始,到首次出现 “完整性失效”(破损、窜火)或 “隔热性失效”(温升超标)为止,持续时间即为耐火极限(单位:h)。
关键影响因素
防火布自身性能:
材质基底: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玄武岩纤维等不燃材质(有机纤材仅能达 B1 级,无法通过高等级耐火测试);
涂层质量:硅橡胶、聚四氟乙烯等耐高温涂层(需耐受≥1000℃高温,无高温脱落、燃烧现象);
厚度与密度:厚度≥0.8mm、密度≥300g/m²(过薄易被火焰烧穿,过疏则隔热性不足);
接缝工艺:缝制用线需为耐高温阻燃线(如玻纤线),接缝处需双重缝制 + 防火胶密封,避免缝隙窜火。
安装结构设计:
框架材质:钢框架(耐高温,不易变形)优于铝框架(高温易软化),框架间距≤500mm(间距过大导致布体受火塌陷);
固定方式:压条固定(接触面积大,牢固性强)优于单点铆钉固定(易因高温收缩松动);
边缘处理:布体边缘需包裹框架或用防火胶密封,避免高温下收缩开裂。
应用场景参数:
受火面积:受火面积越大,耐火极限越难提升(大面积场景需选用加厚型防火布 + 加固框架);
环境温度:若用于高温预处理场景,需先经 200℃预处理后再测试,确保性能稳定。
| 法定代表人 | 周乐辉 | ||
| 注册资本 | 1000 | ||
| 主营产品 | 消防设备检测、建筑材料耐火检测、汽车内饰耐火检测、防火阻燃耐火检测 | ||
| 经营范围 | 防火建材检测、防火构件检测、消防产品检测、防火涂料检测、整体家居及组件检测、汽车内饰材料检测 | ||
| 公司简介 | 平板状建筑材料检测对象:墙面材料、吊顶材料、铺地材料、保温绝热材料、阻燃织物、塑料/橡胶、电线/电缆、汽车内饰材料、屋面材料及系统、软体家具及组件、饰面型防火涂料、防火封堵材料、安全帽等。检测项目:不燃性、烟密度等级、可燃性、燃烧热值、热释放速率、SBI单体燃烧、产烟量、燃烧滴落物/微粒、产烟毒性、火焰传播指数、生烟指数、损毁长度、临界辐射通量、烟气总值、地毯45°燃烧试验、氧指数、水平燃烧、垂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