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标准与基本概念
与其它建筑制品一样,多孔材料的燃烧性能分级严格遵循中国国家标准 GB 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B1级代表“难燃材料”,是该标准中可燃材料的Zui高阻燃等级。
多孔材料的特殊性:
多孔材料内部含有大量相互连通或封闭的孔隙,这使得其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在燃烧时,这一特性带来两个主要影响:
更容易燃烧和蔓延:大量的孔隙意味着材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一旦被引燃,火焰更容易在材料内部和表面传播。
更需关注烟和滴落物:多孔聚合物材料在燃烧时往往会产生大量烟雾和可能携带火焰的熔融滴落物,这对人员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对多孔材料的B1级测试,其核心是评估其在受火情况下,能否有效抑制火焰的快速传播、控制热量释放并减少烟雾和滴落物的危害。
核心测试方法:单体燃烧试验
这是判定多孔材料能否达到B1级的决定性测试,标准为 GB/T 20284。
测试原理:模拟房间墙角处,一个燃烧的废物筐(火源)引燃墙壁上材料的场景。这是一个中等规模的火灾模拟试验,能充分反映材料在真实火灾中的行为。
试样安装:将规定尺寸的多孔材料试样垂直安装在一个集气罩下的墙角位置。
火源:使用特定的30kW丙烷气体燃烧器,对准试样的边角进行燃烧。
测量与评判:通过精密的仪器监测以下关键参数,所有参数必须满足B1级的严苛限值:
燃烧增长速率指数:这是Zui关键的指标。它衡量了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热释放率增长的速度。B1级要求FIGRA值必须低于一个很低的阈值,意味着材料被点燃,火势也难以迅速扩大和蔓延。对于多孔材料,控制FIGRA是Zui大的挑战之一。
600秒总热释放量:在测试开始后的10分钟内,材料释放的总热量不能超过限值。这限制了材料在火灾中作为主要燃料的能力。
横向火焰蔓延:要求火焰在试样表面的横向蔓延不能达到其远边缘。这表明材料的抗火焰蔓延性能良好。
烟生成速率与总产烟量:评估材料燃烧时产生烟雾的速度和总量。多孔材料(尤其是高分子类)往往是产烟大户,这项指标对其至关重要。
附加分级代号:更精细的安全描述
在达到B1级基础要求后,标准还会根据其燃烧时的产烟和滴落特性,给出分级代号,这对于评估实际火灾风险极为重要。
产烟特性:分为s1、s2、s3三级。
s1级:产烟量极少。
s2级:中等产烟量。
s3级:产烟量较多。
Zuigaoji别为B1-s1。
燃烧滴落物/颗粒:分为d0、d1、d2三级。
d0级:无燃烧滴落物/颗粒。这是多孔材料(尤其是热塑性发泡材料)非常难达到但极其重要的级别,因为燃烧滴落物会引燃下方物品,产生“灯芯效应”并严重阻碍逃生。
d1级:燃烧滴落物/颗粒持续时间不超过规定值。
d2级:不符合d0或d1。
应力争达到B1-d0。
对于多孔材料,Zui理想、Zui安全的等级标识是 B1-s1, d0。
多孔材料如何达到B1级?
普通的多孔材料(如普通聚苯乙烯泡沫EPS、聚氨酯软泡等)极易燃烧,属于B2或B3级。要达到B1级,尤其是B1-s1, d0级,必须进行深度的阻燃处理:
添加高效阻燃剂:
反应型阻燃剂:在材料合成过程中作为单体参与反应,成为聚合物分子链的一部分,阻燃效果持久。
添加型阻燃剂:在材料加工过程中直接混入。对于多孔材料,常用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它在燃烧时能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多孔炭层,有效隔绝热量和氧气。无机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也常被使用,它们通过分解吸热来发挥阻燃作用。
材料改性: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改变聚合物基体的结构,提高其本身的耐热性和成炭能力。
复合结构:将多孔材料与不燃或难燃的面材(如铝箔、石膏板等)复合,整个复合制品的燃烧性能可能达到B1级。
| 法定代表人 | 周乐辉 | ||
| 注册资本 | 1000 | ||
| 主营产品 | 消防设备检测、建筑材料耐火检测、汽车内饰耐火检测、防火阻燃耐火检测 | ||
| 经营范围 | 防火建材检测、防火构件检测、消防产品检测、防火涂料检测、整体家居及组件检测、汽车内饰材料检测 | ||
| 公司简介 | 平板状建筑材料检测对象:墙面材料、吊顶材料、铺地材料、保温绝热材料、阻燃织物、塑料/橡胶、电线/电缆、汽车内饰材料、屋面材料及系统、软体家具及组件、饰面型防火涂料、防火封堵材料、安全帽等。检测项目:不燃性、烟密度等级、可燃性、燃烧热值、热释放速率、SBI单体燃烧、产烟量、燃烧滴落物/微粒、产烟毒性、火焰传播指数、生烟指数、损毁长度、临界辐射通量、烟气总值、地毯45°燃烧试验、氧指数、水平燃烧、垂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