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金属材料检测报告 无损探伤第三方检测 腔体检测报告
主梁与端梁焊缝探伤(核心承载结构)
主梁、端梁是行车承受载荷的核心骨架,其焊缝(尤其是拼接缝、角接缝)易因疲劳、超载产生裂纹,需重点检测表面及内部缺陷,常用磁粉检测(MT) 和超声波检测(UT) 组合。
1. 主梁关键焊缝检测
上翼缘与腹板连接角焊缝:这是主梁受力Zui集中的部位,需 进行磁粉检测(MT),覆盖焊缝表面及两侧 15mm 热影响区。检测前清理焊渣、飞溅,表面粗糙度≤Ra25μm,采用湿磁粉法(磁粉浓度 10-20g/L)配合磁轭交叉磁化,重点排查 “疲劳裂纹”—— 这类裂纹多沿焊缝长度方向分布,磁痕呈线性、边缘尖锐,任何长度的裂纹均需标记返修(如打磨后补焊,返修后重新探伤)。
主梁拼接焊缝(纵向 / 横向):纵向拼接缝(主梁长度方向)需 超声波检测(UT),横向拼接缝(主梁与端梁连接端)按 50% 比例抽检。采用纵波直(检测内部夹渣、未焊透)和斜(K 值 2.0-2.5,检测内部裂纹、层间未熔合),按 NB/T 47013-2015 标准执行,合格等级为 Ⅱ 级 —— 不允许存在裂纹、未焊透,内部夹渣单个面积≤100mm²,密集夹渣(每 100mm 长度内)≤3 个。
主梁下翼缘焊缝:若行车用于吊运熔融金属(如钢水包),下翼缘焊缝需额外增加射线检测(RT),抽检比例≥20%,重点排查 “根部未焊透”(底片上呈连续黑色条状影像),避免载荷过大时焊缝根部开裂。
2. 端梁与主梁连接焊缝检测
端梁与主梁的 “T 型接头焊缝” 需进行 MT 和 UT 检测:MT 检测表面及近表面裂纹(尤其是端梁受扭导致的焊缝边缘裂纹),UT 检测焊缝内部未熔合(端梁腹板与主梁翼缘的连接部位易出现)。检测时需注意焊缝过渡区 —— 若过渡不光滑(存在台阶),需打磨至平缓,防止应力集中加剧缺陷扩展。
,金属材料无损探伤报告。

承重构件探伤(型钢本体,防材质缺陷)
电梯井立柱、横梁多采用 Q235 或 Q345 型钢(如 H 型钢、槽钢),需检测本体是否存在 “轧制缺陷”“疲劳损伤”,避免因构件自身问题导致承载失效。
超声波检测(UT):对 “立柱腹板”“横梁翼缘” 按 20% 比例抽检,重点检测 “内部分层”(轧制过程中形成,多位于腹板中心区域)、“内部裂纹”(长期振动导致的疲劳裂纹)。
检测要求:采用纵波直(频率 2.5-5MHz),在型钢表面按 “网格布点”(间距 300mm×300mm),分层缺陷面积>0.1㎡或裂纹长度>5mm 时,需更换构件。
特殊场景:若电梯井使用年限超过 10 年,或曾经历过载(如电梯困人救援后的受力),需扩大抽检比例至 50%,重点检测立柱底部(长期承压)、横梁与轿厢导轨连接部位(振动集中)。
磁粉检测(MT):对型钢 “截面过渡区”(如 H 型钢翼缘与腹板的圆弧过渡处)、“螺栓孔周边”(应力集中导致的裂纹) 检测,排查表面微裂纹(宽度>0.01mm 需打磨消除)。
,崇明金属材料无损探伤。

钢结构工程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桥梁、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焊缝是钢结构构件中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是钢结构的安全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焊缝质量决定了钢结构的整体工程质量,而焊缝的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不损伤被测材料的前提下,检测焊缝表面或内部缺陷。
钢结构无损检测规定:
1.一级焊缝应该进行百分之100的检验,其合格等级应为现行guo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GB/T11345 B 级检验的Ⅱ级及Ⅱ级以上。
2.二级焊缝应进行抽检,抽检比例应不小于20%,其合格等级应为现行guo家标准《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及质量分级法》GB/T11345 B级检验的Ⅱ级及Ⅱ级以上。
3.全焊透的三级焊缝可不进行无损检测
4.任何缺陷,例如检测到的裂缝或多孔的情况必要时,均应依照适当的验收准则,在焊接表面或热影响区,采用光学的辅助检查;
5.任何其目的是便于组装和生产临时焊接到工件上的附件都可能会影响到物件的功能,或影响检查工作,都应加以除去,从而不损坏工件,应检查固定的附件区域,以确信无任何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