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28468-2012《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是我国针对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制定的检测标准,该标准于2012年6月29日发布,2012年12月1日正式实施。以下是对该标准的详细解读: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包装和标志,适用于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反光校服的设计、制作和检测。
交通安全反光校服:在光源照射下,具有强逆反射性能、能够显著提高穿着者存在辨识力的中小学生校服。
反光布:反光材料与纺织底料结合在一起,在光源照射下具有强逆反射性能的纺织品。
基本安全技术要求:应符合GB 18401的规定,确保校服对中小学生无害。
质量要求:应符合FZ/T 81003或GB/T 22854的规定,保证校服的整体质量。
反光布逆反射系数要求:
反光布逆反射系数应不小于GB 20653-2006中表4的要求。
反光布经50次水洗试验后,在12'观测角、5°入射角条件下,逆反射系数应大于100cd/lx·m²。
反光布经耐磨、屈挠、低温弯曲、温度变化试验后,在12'观测角、5°入射角条件下,逆反射系数应大于100cd/lx·m²。
反光布的设计要求:
部位要求:上衣的正面和背面、双袖的侧面和后面、裤子的两侧,应缝(贴)制反光布,保证在360°范围内从任意角度均可观察到交通安全反光校服上反光布的反光。双袖反光布缝(贴)制的位置与袖口的距离应不小于50mm。上衣背面缝制的反光布不应被学生书包完全遮挡。
宽度、长度或面积要求:反光布的有效宽度应不小于20mm;使用条形反光布的,上衣和裤子缝(贴)制反光布各段长度之和,应不小于裤长的2.3倍,其中裤子上缝(贴)制反光布长度之和应不小于500mm;使用非条形反光布的,其面积应不小于条形反光布的面积。
反光布缝(贴)制要求:
应采用适合反光布缝制的缝线。
各部位反光布缝制的线路要顺直、宽窄均匀、牢固,不允许有跳针、开线和断线。
反光布缝制的针距密度应符合FZ/T 81003-2003中3.9.1的规定。
各部位反光布的贴制不允许有开胶、渗胶、起皱和脱落。
基本安全技术要求的试验方法:见GB 18401。
校服质量的试验方法:见FZ/T 81003或GB/T 22854。
反光布逆反射系数的试验方法:
设备要求:逆反射系数测量仪器的光源为CIE A光源,观测角应能在12'~2.0°范围内连续可调,Zui小分度值不应大于6';入射角应能在0°~40°范围内可调,Zui小分度值为1°。
试验环境: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温度20℃±2℃,湿度65%±5%。
试样要求:从校服上不同部位反光布截取20mm×20mm的试样五块。
测试步骤:样品需放置在规定的试验环境中2小时后方可开始测试;调整逆反射系数测量仪的入射角和观测角至规定条件,用已计量的标准逆反射系数板(或桶)进行标定;将被测五块试样顺序放在仪器的测量孔下(试样应全部覆盖测量孔),待数据稳定后即可记录数值;测量时,仪器与转动台平面垂直紧密结合,以防数据不准;当变换不同的观察角时,要重新校准;记录五块试样的逆反射系数值,到0.1cd/lx·m²。
结果计算:检测结果以所测五块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修约到整数报出。
水洗试验的试验方法:按GB/T 8629规定,使用顶部加料、搅拌型洗衣机2B的洗涤程序洗涤、悬挂凉干50次后,测试逆反光系数。
反光布耐磨、屈挠、低温弯曲、温度变化试验:按GB 20653-2006中7.4.1、7.4.2、7.4.3、7.4.4规定的方法进行。
反光布缝(贴)制要求的检测:采用目测和钢卷尺测量。
| 成立日期 | 2020年07月01日 | ||
| 法定代表人 | 周乐辉 | ||
| 注册资本 | 1000 | ||
| 经营范围 | 无损、环境、土壤、水质、金属材料、劳保用品等检测服务 | ||
| 公司简介 | 江苏广分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核心价值观:安全第一,公正廉洁,尊长敬司,创新为魂,应用为重,励精图治。经营服务理念:用心服务,用先进科学检测技术为客户发现、消除火灾隐患,追求安全与经营效益的双赢,造福社会。企业行为准则:方法科学,诚信经营,坚持原则,为客户提供公正、科学、高效的优质服务。员工行为准则:诚实守信,尊长敬业;笑看得失,莫议人非;爱岗敬业,和合处世;技术精湛,服务至上;遵章守法,勇担责任。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