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 试样的截取
按 GB/T 8948-2008 中 5.1 的规定进行试样的截取。同一项试验需要多组试样进行试验时,试样原则上应该沿横向均匀裁取。试样的截取尺寸、数量及编号见表 6。
6.2 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按 GB/T 2918-1998 规定,在 23/50 标准环境与一般偏差范围进行试样状态调节,时间不少于 4h,并在此条件下进行试验。
6.3 规格
6.3.1 厚度
按 GB/T 8948-2008 中 5.4.1 的规定进行。
6.3.2 宽度
按 GB/T 8948-2008 中 5.3 的规定进行。结果取Zui小值,至 1mm。
6.3.3 长度
按 GB/T 8948-2008 中 5.5 的规定进行。结果至 1cm。
6.3.4 单位面积质量
按照 FZ/T 60003-1991 的规定进行。采用表 6 中 1# 试样。
6.4 外观
6.4.1 花纹
6.4.1.1 照明条件
a) 采用乳白色灯管为照明光源。
b) 保证有效检查平面上的照度至少为 1000lx。
c) 整个检查过程应采用同一种光源。
6.4.1.2 试验步骤
试样距离试验者眼睛 40cm,对比标准样品进行目测。
6.4.2 颜色差异
6.4.2.1 试验仪器
应符合 GB/T 3979-2008 中第 4 章至第 7 章的要求,选用积分球式分光光度仪。
6.4.2.2 标准照明体
标准照明体应符合 GB/T 3978-2008 中第 4 章的规定,选用 D65。
6.4.2.3 试样的照明和观测条件
试样的照明和观测条件应符合 GB/T 3978-1994 中第 5 章的规定,选用漫射/垂直(符号为 d/0)。
6.4.2.4 测量和记录
采用 CIE1976 (L, a, b*) 色空间。按 GB/T 7921-2008 的规定分别对标准样品及试样的颜色进行测量和记录。条件选用不包括镜反射成分的测量方式。对同一试样试验 3 点或 3 点以上(测量点相互间的距离不小于 30cm),记录单次测量的 L*, a, b 值并计算其多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
6.4.2.5 色差的计算
按 GB/T 7921-2008 中 8.2 的规定计算试样相对标准样品的 ΔL, Δa, Δb* 值。按 GB/T 7921-2008 中 8.2 的规定计算试样相对标准样品的色差 ΔE* 值。色差单位为 CIELAB 色差单位。
6.4.3 光泽
6.4.3.1 测量仪器
应符合 GB/T 8807-1988 几何条件的镜面光泽仪。
6.4.3.2 试样形状和尺寸
选用 60°角试验的方法。分布于产品的横向均匀选取 5 个试验点。被测试点的几何尺寸应满足仪器测量窗口的尺寸要求。
6.4.3.3 试验步骤
按 GB/T 8807-1988 的规定对仪器进行校准;使用校准后的仪器对标准样品进行测量并记录 5 个点的测量值;使用校准后的仪器对试样进行测量并记录 5 个点的测量值。
6.4.3.4 试验结果
计算试样 5 个点测量值的平均值 G,计算标准样品 5 个点测量值的平均值 G₀,对测量结果进行判定。
6.4.4 外观缺陷
在 6.4.1.1 规定的照明条件下,距检查平面 40cm 处进行目测和相应的量具测量。外观缺陷的数据以其集中散布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来计算(如集中散布在长度方向 200mm 以内的定义为一点,大于 200mm 但小于等于 400mm 定义为两点,依此类推)。
6.5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6.5.1 试验仪器
应符合 GB/T 1040.1-2006 中 5.1.2~5.1.5 的规定。
6.5.2 试样要求
选用 GB/T 1040.3-2006 中的 2 型试样,试样 (2# 试样) 尺寸为:总长度 L₃ (平行于试验方向),200mm;标距长度 L₀ (等于夹具间的初始距离 L),100mm;宽度 b (垂直于试验方向),30mm。
6.5.3 试验步骤
(原文未提供详细步骤,应按引用标准执行)
6.6 定负荷伸长率/残留变形率
(原文提供了计算公式,但详细试验步骤未完全列出,应参照引用标准和原理进行)
定负荷伸长率(%) = [(L₁ - 100)/100] × 100
残留变形率(%) = [(L₂ - 100)/100] × 100
式中:
L₁ ——在保持行负荷状态的情况下 10min 后的标距长度,单位为毫米 (mm)。
L₂ ——负荷卸掉在水平面上静置 10min 后的标距长度,单位为毫米 (mm)。
记录与计算结果至小数点后面 1 位。
6.7 撕裂强度
6.7.1 试验仪器
符合 6.5.1 规定的试验仪器。
6.7.2 试样要求
采用 GB/T 16578.1-2008 中的试样形状,试样 (4# 试样) 尺寸为:试样总长度 150mm;切口长度 75mm;试样宽度 30mm;切口线距边线距离 15mm。
6.7.3 试验步骤
按 GB/T 16578.1-2008 中 10.2~10.3 规定的试验步骤进行试验。试验速度 (200±20) mm/min。
6.7.4 试验结果
取试验负荷的Zui大值予以记录。试验结果取 3 片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至小数点后 1 位。
6.8 剥离强度
6.8.1 试验仪器
符合 6.5.1 规定的试验仪器。
6.8.2 试验步骤
按 GB/T 8808-1988 的试验步骤进行试验。试验速度 (200±20) mm/min。
6.8.3 试验结果
取 3 片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至小数点后 1 位。
6.9 接缝强度
6.9.1 试验仪器
应符合 GB/T 3923.2-1998 中 6.1~6.2 规定。夹持试样面积的尺寸按 GB/T 3923.2-1998 中 6.1.2 b) 的规定,一个夹片尺寸为 (25±1) mm × (25±1) mm,另一个夹片尺寸为 (25±1) mm × (50±1) mm。工业缝纫机(针脚间距调整至 5mm±0.5mm)。缝纫机机件采用规格为 Nm200 有缺口的缝纫机机件,应符合 QB/T 1514-1992 的规定。涤纶缝纫线采用规格为 11.8tex (3×3) 的涤纶缝纫线,应符合 GB/T 6836-2007 的规定。
6.9.2 试样要求
采用表 6 中 5# 试样。
6.9.3 试验步骤
按图 5 所示试样尺寸对试样进行裁切和缝制。按 GB/T 3923.2-1998 中第 9 章的规定进行试验。拉伸速度为 200mm/min,夹具间隔长度为 100mm。
6.9.4 试验结果
取试验结果中的Zui小值为试验结果,至小数点后 1 位。
6.10 接缝抗疲劳强度
6.10.1 试验仪器
接缝抗疲劳强度实验机。工业缝纫机、缝纫机和缝纫线应符合 6.8.1 的规定。
6.10.2 试样要求
采用表 6 中 5# 试样。
6.10.3 试验步骤
将试样如图 7 缝制和裁切。将缝制并裁切好的试样安装在如图 6 示意的实验装置上,依照以下条件测试:定负荷 29.4N;实验机夹具间隙 120mm;实验机往复运动距离 150mm;实验机往复运动频率 30 次/min;测试回数为 2500 次。
6.10.4 试验结果
每次试验结束时,保持静止负荷 29.4N 的情况下,取接缝针孔尺寸的Zui大值。试验结果以记录的Zui大值表示,至小数点后 1 位。
6.11 破裂强度
6.11.1 试验仪器
应符合 GB/T 20027-2005 第 3 章中方法 B 的要求。
6.11.2 试样要求
采用表 6 中 1# 试样。
6.11.3 试验步骤
按 GB/T 20027-2005 中第 8 章中方法 B 的规定进行。
6.11.4 试验结果
记录每个试样的破裂压力。试验结果取 5 次试验的平均值,至小数点后面 3 位。
6.12 弯曲性
6.12.1 试验仪器
试验仪器如图 8 示,表面光滑的水平台一端有 45°斜面。
6.12.2 试样要求
采用表 6 中 6# 试样。
6.12.3 试验步骤
分别将其短边 (25mm 的一侧) 放在刻度起点 A 处,用同试验片相同大小的压板压住试验片,向斜面方向以约 10mm/s 的速度滑动,当试验片前端下垂的一侧同斜面刚接触时,马上读取并记录试验片另一端移动到的位置 B 的刻度。
6.12.4 试验结果
弯曲性用移动距离 L (即 B 点刻度读数) 表示。纵、横向分别取 PVC 面向上和布基面向上各 5 次测量的平均值表示。记录与试验结果单位为 mm,至个位数。
6.13 耐折牢度
6.13.1 试验仪器
应符合 QB/T 2714-2005 的规定。低温槽:温度控制精度为 ±2℃。放大镜倍数为 6 倍。
6.13.2 试样要求
采用表 6 中 7# 试样。
6.13.3 试验步骤
按 QB/T 2714-2005 的规定进行。
6.13.4 试验结果
达到规定测试次数后,用放大镜观察样品受折部位的变化情况。描述样品的表面状况并记录表面受损的样品数量。
6.14 抗粘着性
采用表 6 中 8# 试样。按 GB/T 8948-2008 中 5.11 的规定进行。
6.15 表面附着牢度
6.15.1 试验仪器
透明胶带应符合 GB/T 7707-2008 中的附录 A 的规定。胶粘带压液机应符合 GB/T 7707-2008 附录 A 中 A.2.1 规定。
6.15.2 试样要求
采用表 6 中 9# 试样。
6.15.3 试验步骤
取透明胶带长 250mm,将靠近一端 10cm 长的透明胶带粘贴在产品的 PVC 面上,并将该部分在胶粘带压液机上往返滚压 3 次,在本过程中保持一端约 150mm 长的透明胶带不要粘贴在产品上(此端下称自由端)。放置 5min 后,用手持握透明胶带的自由端以 (0.6~1.0) m/s 的速度将胶带从产品表面剥离下来。
6.15.4 试验结果
观察胶带剥离后部分产品表面的变化情况并予以记录和描述。
6.16 抗迁移性
6.16.1 试验仪器
空气循环电热恒温烘箱,温度控制精度为 ±1℃。2 块厚度为 3mm,尺寸为 30mm×30mm 的玻璃片,砝码质量为 3kg。白色 PVC 压延薄膜:厚度:(0.20±0.01) mm;尺寸:30mm×30mm。薄膜配方(质量比):PVC 树脂 100;DOP40;Ba-Zn 复合稳定剂 2.5;颜料适量。颜色标准数据:L=90;a=-1.50;b=-1.50。不同批次的薄膜间颜色色差的要求(按 6.4.2 的规定进行检测):ΔE≤1.0。
6.16.2 试样要求
采用表 6 中 10# 试样。
6.16.3 试验步骤
按以下顺序将试样和试验仪器组合在恒温烘箱内(由下至上对齐叠放在一起):玻璃片;试样片(PVC 面朝上);白色 PVC 压延薄膜;试样片(PVC 面朝下);玻璃片;砝码。烘箱温度为 (70±1)℃,试验时间为 24h。试验结束后,撤去砝码和玻璃片,将其他部分一起从烘箱内取出,冷却 1 h 后,用手勾选撕开试样与薄膜接触的面并进行判断。
6.16.4 试验结果
a) 对撕开过程中的异常现象进行记录与描述;
b) 对撕开后试样表面的异常现象进行记录与描述;
c) 以状况Zui严重的异常现象为结果记录;
d) 对撕开后薄膜表面的异常现象进行记录与描述;
e) 以状况Zui严重的异常现象为结果记录。
6.17 耐寒性
按 HG/T 2-162-1965 规定进行,试验温度应符合表 7 规定。
6.18 挥发减量
6.18.1 试验仪器
干燥容器:以硅胶等为干燥剂。空气循环电热烘箱:温度控制精度 ±1℃。天平:可至 0.001g。
6.18.2 试样要求
采用表 6 中 1# 试样。
6.18.3 试验步骤
在室温条件下,将试样在干燥容器中放置 24h 后,测量该试样的质量 m₀。将该试样放入恒温烘箱中,在 (100±2)℃ 的温度条件下悬挂 24h 后取出。将取出的试样放入干燥容器中,在室温条件下放置 1h 后,测量该试样的质量 m₁。
6.18.4 试验结果
(原文未提供计算公式,通常为 (m₀ - m₁)/m₀ × )
6.19 成形性
(原文未提供详细内容)
6.20 耐硫化
6.20.1 试验仪器
适应 H₂S 饱和水溶液的容器。
6.20.2 试样要求
采用表 6 中 13# 试样。
6.20.3 试验步骤
将试样在通入 H₂S 气体的 H₂S 饱和水溶液中浸泡 1min 后取出,立即用水冲洗干净,同未试验过的试样目视进行比较。
6.20.4 试验结果
察看试验过的试样颜色有无变化并记录,使用 GB/T 250-2008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进行判断。
6.21 阻燃性
采用表 6 中 14# 试样。按 GB/T 8410-2006 的规定进行。试验结果以所有试样的燃烧速度的Zui大值表示。
6.22 耐光性
6.22.1 变褪色
6.22.2 试验仪器
a) 光源:采用 GB/T 16422.2-1999 所规定的曝晒设备,如果在离曝晒区域中心Zui远地方的辐照度是中心所测值的70%~90%,则只把试样放在辐照度至少是Zui大辐照度90%的曝晒区域。
b) 光过滤器:光过滤器过滤后光谱能量分布满足附录 A 中表 A.1、表 A.2 和图 A.1 所示的典型光谱能量分布范围的要求。
c) 温度、湿度及其他设备要求:所用设备的其他部分要符合 GB/T 16422.1-2006 和 GB/T 16422.2-1999 的规定,选用黑板温度计。
6.22.3 试样要求
采用表 6 中 15# 试样(裁制前先要加工成复合品,布基面和车辆座椅用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复合,聚氨酯泡沫塑料厚度为 10mm,密度为 20kg/m³~30kg/m³)。
6.22.4 试验步骤
按表 8 所述试验条件,控制在 0.55W/m²@340nm 的条件下按 GB/T 16422.2-1999 的规定进行测试。
6.22.5 试验结果
曝晒照射结束即取出试样,冷却至室温后按 GB/T 15596-2009 的规定,利用 GB/T 250-2008 在标准光源下目测判定变褪色度。分别记录每个试样测试后的变褪色程度。以 3 个试样中变褪色程度Zui严重的作为Zui终变褪色等级结果。
6.22.6 耐光性试验后的机械强度
耐光性试验后试样的试验项目由供需双方协商决定,具体按第 6 章的相关规定进行。
6.23 耐揉搓性
采用表 6 中 16# 试样。按 GB/T 8948-2008 附录 A 规定进行。往复次数 2000 次。
6.24 耐热老化性
6.24.1 试验仪器
空气循环电热烘箱:温度控制精度±1℃。应符合 HG/T 2-162-1965 规定的耐寒性试验仪器。
6.24.2 试样要求
采用表 6 中 17# 试样。
6.24.3 试验步骤
将纵、横方向的试样各 1 块放置在恒温烘箱中,在表 9 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热老化后取出,在室温下冷却后,按照不同方向从试样中截取表 6 中 11# 试样各 3 份,按 HG/T 2-162-1965 规定在表 10 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耐寒性测试。
6.24.4 试验结果
对热老化后但未进行耐寒试验试样的表面状况进行观察、记录,按 GB/T 250-2008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在标准光源下目测判定变褪色度,以Zui严重表面异常状况作为试验结果。耐寒试验结束后借助 6 倍放大镜目视对所有试样的表面情况进行判断并记录。
6.25 耐磨耗
6.25.1 试验仪器
泰伯型磨耗试验机:转速 (60±2) r/min。
6.25.2 试样要求
采用表 6 中 18# 试样。
6.25.3 试验步骤
采用 CS-10 磨轮在表 11 规定的条件下,按 GB/T 5478-2008 的规定进行。
6.25.4 试验结果
试验结束后试验片磨耗程度根据表 12 目视判定。
6.26 表面颜色牢度
6.26.1 试验仪器
应符合 GB/T 3920-2008 的规定。摩擦用白棉布应符合 GB/T 7565-1987 的规定。
6.26.2 试样要求
采用表 6 中 19# 试样。
6.26.3 试验步骤
6.26.3.1 干摩擦
按 GB/T 3920-2008 的规定进行。摩擦头重量为 200g。摩擦往复次数为 100 次。
6.26.3.2 湿摩擦
按 GB/T 3920-2008 的规定进行。摩擦头重量为 200g。摩擦往复次数为 100 次。
6.26.3.3 汗液摩擦
将白棉布投入人造汗液(配方见表 13)中 10min 后,含水率按 GB/T 3920-2008 规定执行。按 GB/T 3920-2008 的规定进行。摩擦头重量为 200g。摩擦往复次数为 100 次。
6.26.4 试验结果
每种方法测试结束后,查看白棉布的污染程度,按 GB/T 250-2008 判定等级。试验结果分别以待试试样试验结果的Zui低级表示。
6.27 加热尺寸变化率
6.27.1 试验仪器
a) 空气循环电热烘箱:温度控制精度±1℃;
b) 直尺:至 1mm。
6.27.2 试样要求
采用表 6 中 20# 试样(按 GB/T 12027-2004 中试样尺寸标记方法在距离各边 10mm 标上平行的标线)。
6.27.3 试验步骤
先测定试样标线长度,再将试样放到恒温烘箱中,在 (100±2)℃ 的恒定温度下,加热 24h 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后,测定试样标线长度。
6.27.4 试验结果
每个试样纵、横尺寸分别的加热尺寸变化率根据公式(5)计算:
加热尺寸变化率(%) = [(L₁ - L₀)/L₀] × 100
式中:L₀ 为加热前标线间距离,L₁ 为加热后标线间距离。
6.28 浸水尺寸变化率
(原文未提供详细内容,应参照类似方法)
6.29 耐化学介质性
(原文未提供详细内容,应参照附录 B 和引用标准)
6.30 气味
(原文未提供详细内容)
6.31 生态性
6.31.1 残留氯乙烯单体
按 GB/T 4615-2008 的规定进行。
6.31.2 禁用偶氮染料
按 GB/T 19942-2005 的规定进行。
6.31.3 游离水解的甲醛
按 GB/T 19941-2005 的规定进行。
6.31.4 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按 SJ/T 11365-2006 的规定进行。
ES东建标准的材料与化学实验室是从事各行业产品的织物皮革、涂装电镀、高分子材料、粘胶剂及其他化学品等的测试和技术咨询服务的综合性实验室。旨在通过检测和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准确、快速完成材料和产品的性能评价、优化筛选、质量控制和研发。
| 成立日期 | 2017年09月28日 | ||
| 法定代表人 | 覃基结 | ||
| 注册资本 | 100 | ||
| 主营产品 | 油漆、粘胶剂、织物、塑料、橡胶、金属等材料及其可靠性检测,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纺织品服装鞋子、建筑材料、包装材料、运输产品等的检测和标准化服务 | ||
| 经营范围 | 电子产品检测;公路与桥梁检测技术服务;建筑材料检验服务;室内环境检测;噪声污染监测;废料监测;生态监测;工程技术咨询服务;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服务;电气防火技术检测服务;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性能检测服务;皮革检测服务;箱包检测服务;建筑材料设计、咨询服务;船舶检验;实验室检测(涉及许可项目的需取得许可后方可从事经营);煤炭检测;针织品、纺织品、服装的检测;无损检测;软件测试服务;电气机械检测服务;贵金属检测服务;机动车性能检验服务;环境评估;环境标志认证;环境保护监测;水污染监测;空气污染监测;化工产品检测服务;水质检测服务; | ||
| 公司简介 | 公司简介资质荣誉东建标准技术服务(广州)有限公司(简称ES)成立于2017年,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中国计量认证(CMA),同时也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标准化协同创新平台会员、美国纺织化学师与印染师协会(AATCC)会员、中国表面工程协会涂装分会会员。ES实验室拥有精良先进的检测设备、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和完整高效的检测流程。公司服务范围涉及汽车材料及零部件、玩具产品、婴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