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制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至关重要。GB 4806.10 是中国关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铝的迁移量测试的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铝制食品接触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迁移量限值,旨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铝制饭盒作为常见的食品容器,其铝迁移量测试是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的关键环节。本文将详细解析GB 4806.10标准中关于铝迁移量测试的具体要求,包括测试原理、设备、操作步骤、数据记录及结果判定等内容。
铝迁移量测试的核心目的是评估铝制材料在与食品接触时,铝元素迁移到食品中的程度。铝迁移量超标可能导致食品中的铝含量过高,长期摄入对人体健康不利。该测试是铝制食品接触材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必要环节。GB 4806.10标准明确规定了测试条件、迁移介质和测试方法,确保测试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铝迁移量测试基于材料在模拟食品环境中的溶解性。测试通过将铝制样品置于特定酸碱溶液中,模拟食品的pH值和储存条件,观察铝元素从材料中迁移到溶液中的量。测试结果以每单位面积迁移的铝含量表示,通常单位为mg/(dm²·h)。
进行铝迁移量测试需要以下设备:
1. 磁力搅拌器:用于保持溶液均匀。
2. 恒温水浴锅:控制测试温度,通常为20℃±2℃。
3. 烧杯或锥形瓶:盛装测试溶液。
4. 去离子水:作为迁移介质。
5. 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测定溶液中的铝含量。
铝迁移量测试的操作步骤如下:
1. 样品准备:将铝制饭盒样品切割成规定尺寸,清洁并干燥。
2. 溶液配制:使用去离子水配制模拟食品的酸碱溶液,通常pH值为3.50±0.10的乙酸溶液。
3. 测试开始:将样品放入溶液中,置于恒温水浴锅中搅拌,保持20℃±2℃的条件。
4. 测试时间:根据标准要求,测试时间通常为10小时。
5. 取样检测:测试结束后,取溶液样品,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铝含量。
测试过程中需详细记录以下数据:
1. 样品信息:材质、生产批次、尺寸等。
2. 溶液信息:pH值、温度、搅拌速度。
3. 测试时间:开始和结束时间。
4. 铝含量:测定结果及单位。
GB 4806.10标准对铝迁移量有明确限值,通常要求铝迁移量不超过0.01mg/(dm²·h)。测试结果需与标准限值对比,若低于限值则判定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铝迁移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包括:
1. 材料本身纯度不足:铝制材料中杂质含量高,易迁移。
2. 表面处理不当:未进行有效钝化处理,加速铝迁移。
3. 测试条件偏差:温度过高或溶液pH值不达标,导致迁移量增加。
铝迁移量测试是铝制食品接触材料安全性的重要指标。GB 4806.10标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限值,确保铝制饭盒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和测试条件,避免不合格情况的发生。消费者在选择铝制饭盒时,也可参考该标准,确保产品符合安全要求。通过规范的测试和严格的管理,铝制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 成立日期 | 2020年05月12日 | ||
| 法定代表人 | 谢玉发 | ||
| 注册资本 | 100 | ||
| 主营产品 | 国内外产品测试认证服务 | ||
| 经营范围 | 一般经营项目是:企业管理策划;经济信息咨询(不含限制项目);检测技术应用及技术咨询;检测设备及软件的购销;经营进出口业务(以上均不含生产加工,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禁止和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许可经营项目是:电子、电器、电信产品、节能产品、环保产品、互联网产品的质量鉴定、检验、检测、认证(不含特种设备、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禁止和规定在登记前须经批准的项目除外); | ||
| 公司简介 | 深圳市商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为广大企业提供:产品测试、产品认证、供应链品质保证检测和技术咨询等技术服务。商通检测认证服务产品包括:无线、灯具照明、信息资讯、音视频、开关插座、家电、电池、玩具、儿童用品、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环境、纺织品、鞋材、机械等产品等类别。商通检测不断拓宽国际合作领域,与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国际机构实验室合作,逐步构建&l ... | ||









